摘要:周鴻祎每次到廣州,就會拉張小龍一起去買盜版碟。張小龍雖在廣州生活了五年,卻不會粵語也不會砍價,一直被當“水魚”宰。周鴻祎說:張小龍什么都看,但他總忘記看過什么,下一次買碟時還和上次一樣。
01
1994 年秋,一個25 歲的湖南小伙研究生畢業,斗志昂揚地前往廣州,投身到互聯網大潮。
1996年末,這個小伙子已被圈內扣上“技術天才”的帽子,三番五次拉他去演講,性格靦腆的他拒絕了一切沙龍分享會,他有點厭倦待在大公司做螺絲釘的生活,正琢磨著怎么做一款屬于自己的軟件。
無數個夜晚,他一邊抽煙一邊敲擊鍵盤,偶爾站到窗前伸伸懶腰,看著對面的燈一盞一盞滅下去,掐滅煙頭,繼續回身雕琢自己的作品。為了將程序變小幾百字節,他眉頭微蹙,經常敲掉一整晚的時間。
1997年1月某日,他右手撫著鼠標目不轉睛的盯著屏幕,長舒一口氣——懷胎三月的第一個孩子終于生出來了。這個孩子就是后來擁有400萬用戶的Foxmail郵箱軟件,而騰訊當時只有10萬用戶。
Foxmail 輕便靈活、運行穩定還完全免費,當時一推向市場就成了爆款。
Foxmail上線后,張小龍每天都會收到幾十封郵件,點贊、提意見、探討……多玩網創始人李學凌曾描述:“在1997年,只要你站在黃莊路口,大喊一聲,我是 Foxmail 張小龍,一定會有一大群人圍上來,讓你簽名。”
然而,這種快樂很快就被耗盡,張小龍發現自己被繁瑣的維護工作捆住了手腳,這讓他陷入了迷惘。最后,為了照顧好第一個孩子Foxmail,張小龍把工作辭了。
雖然Foxmail讓他名聲大噪,但因為完全免費他一毛錢都沒賺到,張小龍成無業游民后靠給別人寫點程序賺錢糊口。最困難時,甚至想將軟件送給朋友管理,自己去美國打工。因為在美國免費軟件的開發者可以靠廣告和贊助養活自己。人民日報當時發文《免費軟件餓著肚子揮灑沖動》把張小龍描述為“互聯網大潮涌動下的悲劇人物”。
事情很快有了轉機。
1998 年 9 月,雷軍托人聯系到張小龍想買Foxmail 。張小龍給出15萬的報價,雷軍同意了。但彼時雷軍出任金山總經理才一個月,瑣事纏身,負責接洽的人竟也把這事給忘了,一忘就是兩年,兩年后,Foxmail 漲到了1200萬。
見過雷軍沒幾個月,周鴻祎經人引薦第一次在廣州見到了張小龍,當時張小龍和十幾個人擠在一間破辦公室內,煙霧繚繞,此后兩人成為了朋友。
周鴻祎每次到廣州就會拉著張小龍一起去買盜版碟,因為已在廣州生活了五年的張小龍,不會講粵語也不會砍價,一直被當“水魚”宰。周鴻祎說:張小龍什么都看,但他總是會忘記他看過什么買過什么,下一次再買碟時你會發現他買的還和上次一樣。
周鴻祎看來,張小龍甚至有些木訥,完全沒有靈性。
混熟了之后,周鴻祎常會批駁張小龍:Foxmail 沒有商業模式,必須加廣告,要盈利!
張小龍就問:為什么非要盈利?只要有用戶,有情懷就好了。
每一次爭論,都是張小龍以長時間的沉默來結束。導致后來張小龍把微信做成后,周鴻祎很疑惑:“這樣的一個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
02
1999年末,騰訊這家深圳小公司員工集體團建,結果被迎接千禧年的人潮堵在路上,動彈不得。馬化騰因為OICQ出了點小問題,一人在公司扮演唯一客服安撫用戶。
他經驗豐富,最開始OICQ沒人聊天,馬化騰自己換女孩頭像上陣陪聊,竟然穩住了當晚的全部用戶。
或許當時在網上,他遇見過一個沒有頭像,名叫Allen的賬號,向對方打了聲招呼卻沒得到回應。這個Allen用戶的中文名叫張小龍。
也幾乎在同時,一個叫李彥宏的年輕人在北京大學資源賓館租了兩個房間,一個當臥室一個當辦公室,幾人在床上盤腿而坐討論百度的雛形,期間用Foxmail發過數封郵件。
2001年4月,博大公司1200萬收購 Foxmail,任命張小龍為首席技術官。
消息宣布后的第一個夜晚,張小龍為自己第一個孩子寫了一封信:“在我的心中,它是有靈魂的,因為它的每一段代碼,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時的意識。我突然有了一種想反悔的沖動。”
在被博大收購后的5年,他在江湖上幾乎銷聲匿跡,與他同一時代的很多程序員、產品經理也是在這5年成為互聯網大佬。
03
2005年,騰訊并購博大,張小龍為作品陪嫁,踏進騰訊。
當時,騰訊內憂外患,一邊面臨著 MSN 的威脅,一邊是國內社交軟件業戰火紛飛。郵箱一直是軟肋,用戶體驗差到馬化騰自己都不愿意用。但馬化騰用Foxmail,他也記得Allen,張小龍順理成章接手了QQ郵箱。
一位接近張小龍的人士說,張小龍剛加入騰訊時,每周要去深圳參加例會,他總是以“起不來”為借口不去。馬化騰說:“以后讓我的秘書叫你起來。”后來張小龍又說:“路上太堵,怕趕不上。”于是馬化騰每星期都派車來接張小龍,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
5年的蟄伏或許削弱了張小龍的少年氣,磨合期是痛苦的。
剛掌舵QQ郵箱,張小龍一味模仿MSN和Gmail加上客戶端思維,新一代 QQ 郵箱差到被網友黑出翔,各種被吊打。
2006年初的一天,張小龍佇立在迪拜帆船酒店一幅畫面前,對團隊說道:“我們要做一個七星級郵箱。”話音剛落,下面就傳來零星的笑聲。
此后張小龍迅速調整戰略,他將快速簡潔確定為產品核心,把QQ郵箱的內核全部推倒重寫,他找到了一個痛點:當時大部分郵箱發送不了超大附件,發送大文件的速度堪比蝸牛,給人們的工作帶來巨大不便。針對這一需求,QQ郵箱率先升級到支持2G超大附件的發送。
這一改變徹底激活了大量休眠賬戶,QQ郵箱的用戶量開始快速攀升。兩年后QQ郵箱重獲新生,榮膺騰訊公司七星級產品。
QQmail的成功,卻讓張小龍感覺到焦灼。因為郵箱對于大數量的普通網民而言,依然是一個門檻極高的產品。張小龍用不到兩年時間,體驗「閱讀空間」觀察用戶的行為和交互習慣;嘗試QQ郵箱廣播……于是,又有了QQ郵箱漂流瓶。
2010年9月,QQ漂流瓶正式上線。這款應用因為捕捉到大多數人內心深處的孤獨感,通過陌生人交友這一方式來迎合眾人的需求,獲得了空前成功,每天的發送量迅速攀升到1億次,直接將QQ郵箱送上全國第一。
2011年,張小龍回母校時說,漂流瓶的創意源于自己大學時代失敗的社交經歷。在那個男女比例高達 7:1 的工科院校,孤獨是張小龍和室友們的常態。
漂流瓶的成功是張小龍的一次重生,之前他關注的是技術,之后“人性需求”成了產品的新核心。
04
2010年10月,一款基于手機通訊錄,實現免費短信聊天的「kik 」App上線僅15天就斬獲100萬用戶。某天晚上,張小龍在看 Kik 時心情變得焦灼:移動互聯網將會有一個新的 IM,而這種新的 IM 會對 QQ 造成極大威脅。
必須提前阻擊騰訊的潛在對手,于是連夜給馬化騰寫了封郵件,建議騰訊做這一塊業務。
馬化騰也沒睡,很快給他回了封郵件:馬上就做。
“整個過程起點就是一兩個小時,突然搭錯了一個神經,寫了這個郵件,就開始了。”張小龍回憶說。
這封郵件成了微信的開始。可是,包括張小龍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樣,13名團隊成員中還有一半是實習生。
當時,騰訊內部有3個團隊在做微信類產品,另外兩個是手機QQ團隊和Q信團隊,由資深元老領銜。與外部競爭相比,來自內部的競爭更讓張小龍頭痛,張小龍的團隊無論在人脈、資源還是經驗方面都處于下風,集團的大多數人覺得他過不了“內部關”。
微信類產品在短信上與運營商(移動、聯通)存在直接競爭關系,騰訊是靠移動做大的(移動夢網),擔心得罪客戶的劉成敏選擇妥協,勒令手下放緩開發,同時致電張小龍,希望等他和運營商溝通好再發布。
卯足了勁的張小龍卻沒有任何顧慮,他不管不顧地開發產品,哪怕得罪人,也絕不妥協,這股偏執最終幫張小龍團隊在“太子爭奪戰”中涉險過關。
于是整個團隊爭分奪秒,晝夜通宵開發。在工作區過道上低聲討論,餓了就叫外賣果腹,累了就停下來抽根煙,困了就地開始做俯臥撐提精神。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上線。
短短 8 個月微信就橫掃了整個市場,比它炫的沒它簡單,比它簡單的沒它快。
微信產品總監曾鳴說:“這TM是個奇跡!張小龍沒有方法論,也從來沒有理性地說出過一二三四來。他提出一個觀點,當時你會覺得也許這是對的,但是后來每次都被證實,這真是對的。”
作為13名創始團隊成員之一,此后他對張小龍十分信服。
05
微信2.5發布的前一天,張小龍被任命為騰訊副總裁。這位少年得志、大器晚成的技術天才,用6年時間爬到了騰訊高層。
2011年10月1日,微信3.0上線,搖一搖成為核爆式的武器,日啟動量很快超過1億次。
“搖一搖”的“咔咔咔”聲也是張小龍精心挑選并設計的,槍聲的靈感可以追溯到他玩CS時的體驗。他說“這個槍聲,你可以說是一種性感的認識。對于男生來說,它甚至是有暴力的暗示,這很爽”。
2012年,張小龍提出一個新觀點: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他越來越不像一個程序員,而是一個兜售概念的“忽悠大師”。自此以后,微信在移動互聯網孤獨求敗。
2012 年 7 月 24 日,從下午 2 點多到半夜 11 點多,張小龍在騰訊內部做了 8 小時 20 分鐘的演講,178頁的PPT,騰訊為此開設17個分會場,同步直播講座,參加者超過1700人。
但張小龍這次演講的結語是:“我所說的,都是錯的”。
2013年,微信5.0推出“打飛機”,再次引爆全民參與。
2016 年,微信活躍用戶已高達 6.97 億,用戶遍布世界,估值超過5000億元。
隨著用戶數量暴增,微信的商業價值凸顯。公司內外,張小龍面臨巨大的壓力。他不接受任何粗暴的廣告植入,怕騷擾用戶,影響他們的使用體驗。基于這一理念,微信拒絕和所有營銷公司、廣告公司合作。
后來馬化騰幾番找張小龍做工作,他才迫于壓力,同意在朋友圈投放廣告。他堅持要求每次廣告費必須在1000萬以上,真正有實力、能做出漂亮廣告的商家才能進來。
06
2017年,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了9.38億。
5月17日“微信實驗室”開發的“搜一搜”、“看一看”兩個新功能,讓微信在聊天的同時,也能滿足你搜索的需求了。微信全面掌控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也從側面印證了馬化騰想把微信打造為互聯網黑洞的野心。
“好產品就應該是用完即走”成了張小龍一句客套話。
3
正如42章經所說:每一代硬件平臺背后都有一個超級應用。這個超級應用因為網絡效應的存在,能夠成為硬件平臺之上的軟件霸主,綁定絕大多數的用戶,從而達到近乎于硬件平臺一樣的地位。
在中文世界里,這個超級應用就是微信,微信是凌駕于iOS與Android之上的、真正屬于智能手機時代的霸主。現在,與其說微信可能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不如說微信已經幾乎等同于移動互聯網本身了。
48歲的張小龍被稱為“微信教父”,早已封神,也是中國為數不多具有文藝氣質的產品經理。他正式頭銜是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
現在,張小龍除了每周一次的網球和每天深夜的《藍蓮花》音樂,沒有什么別的嗜好,程序員時代的煙癮一直保持了下來。
他依舊沉默的像個謎一樣。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自網友自行發布或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