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物流及其物流分類
一、物流概念
物質實體的物理運動,在人類社會開始經濟運動的初期就已經存在。然而,物流形成一門科學進行系統的研究,發達國家大致是從本世紀中期開始。我國對物流的系統研究開始的更晚,至今不過二十年的歷史。雖然物流科學還很年輕,但由于它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認識,物流科學的發展相當的迅速。
物流是物資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運動,是實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的經濟活動。其內涵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物流的客體是物資資料。其內容既包括有形物資資料,也包括依從物質載體的無形資料。
第二,物流的主體是供給者和需求者。供給者包括生產者和經營者,需求者包括一般消費者、業務需求者和產業需求者。
第三,物流是物資資料在時間、空間、數量、質量的物理性運動。
第四,物流是實現價值的經濟活動。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生產過程創造的價值必須經過物流才能最終實現。
第五,物流又是創造價值的經濟活動,物流具有生產性,物流勞動是社會必要勞動,物流通過時間、空間、數量、質量效應來創造價值。
二、物流分類
物流是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社會再生產的全過程,存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
(一)宏觀物流。
宏觀物流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區域之間以及國家之間的物流活動。宏觀物流又稱社會物流或國民經濟物流,具體包括部門物流、區域物流和國際物流。
1、部門物流。指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物資資料的流轉。部門物流反映了國民經濟產業結構中的部門結構,是各部門協調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部門和企業之間的分工日益細化,這使得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企業之間的物流活動越來越復雜。各個部門在生產上要相互銜接、緊密配合,以實現國民經濟順利運行,就要求投資品生產、消費品生產、中間產品生產以及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依據它們在生產和供應上的相互銜接性,形成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的物流系統。物流不暢,必然影響一些部門的發展,造成國民經濟部門發展的失衡。
部門物流還關系到生產資源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的技術條件下,供應生產發展的各種資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平衡的。有的生產資源供應相對充裕,有的則相對稀缺。部門之間物流能力不足和流向不合理,會造成充裕的資源閑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從而影響生產資源供給與需求的平衡,制約產業結構的合理配置,造成宏觀經濟效益低下。
2、區域物流。包括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物流和不同區域之間的物流。任何生產都是在一定的區域內進行的。由于自然、技術、經濟、社會等因素的制約,客觀上形成了一定的生產和經濟協作區域,這些區域又構成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地區和空間布局。經濟區域是以城市為中心的,一般來講,一個城市就是一個經濟中心。城市的經濟活動以物流為依托,其發展對物流有很強的依賴性,區域內的發展規劃,如工廠、倉庫、住宅、商業以及道路、橋梁、車站、機場等都要以物流為約束條件。
城市具有經濟活動高度集中的特點,對周邊地區有強大的吸引力、輻射力和廣闊的吸引輻射范圍,從而形成以它為中心的聯系緊密的經濟區域。大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系范圍更加廣泛,它作為工業中心、貿易中心、交通運輸中心等,既是物資資料的集散地,又是各個地區經濟交流的樞紐。各個大的經濟中心之間的經濟活動相互聯結、相互依存,共同組成了國民經濟的有機整體。我國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是現實的客觀存在。沿海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資金、技術和管理上的優勢,卻缺乏原材料和自然資源;而內地在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處于劣勢,但卻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資源從內地流向沿海,產成品從沿海流往內地,是我國區域之間物資資料流動的顯著特點。因此,沿海和內地之間的經濟聯合和協作,各個地區之間的經濟往來和平衡發展,程度上依賴順暢的物流。
3、國際物流。是國家之間經濟交往、貿易活動中的物資資料流轉。國際物流是伴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發展的,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科學技術進步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使國際分工日益深化,世界經濟聯系日趨密切,生產國際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全面強化,跨國公司內部的交換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分工從不同產業部門深入到同一行業不同產品之間,出現了若干國家協作生產的“國際產品”。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使國際貿易迅速增長,各國之間經濟發展對國際貿易的依賴性大幅度提高。
國際貿易的發展對國際物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60年代開始形成了國際間數量巨大的物流,出現了超大型的運輸工具。70年代國際集裝箱以及集裝箱船的普及,使散雜貨的物流水平迅速提高。80年代以后,國際物流也開始向“小批量、高頻度、多品種”的方向發展。同時,伴隨國際聯運物流的發展,而建立的國際化物流信息系統,進一步促進了國際物流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二)微觀物流
微觀物流是局部范圍的物流,又叫做企業物流。微觀物流是企業生產過程各個階段物資資料的流轉。具體包括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廢棄物流。
1、供應物流。企業供應生產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輔助材料的物流活動。具體包括采購、運箱、裝卸、檢驗、入庫等環節。供應物流對企業生產有著直接的影響,生產所需物資資料供應的時間、數量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產節奏和生產成本,從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供應物流因市場條件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在物資資料供不應求的市場條件下,采購人員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搞到所需的物資資料,時間、數量、質量往往得不到保證,企業生產經常因此而陷入困境。現在市場條件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供大于求成為常態,供應數量的保證已經相當容易,在這種條件下,如何選擇最優,降低成本,減少庫存,以適當的品質、適當的數量、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場所、適當的價格供應生產所需物資資料,配合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就成為供應物流追求的目標。在這一方面物資供應者的配合和努力是不可缺少的。
2、生產物流。指伴隨著企業生產工藝的物流活動。生產物流一般從企業物資供應倉庫開始,按照生產進度和要求,對物資進行分類,裝卸搬運,向各個生產環節和作業場所配送。在供應商服務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往往是在指定的時間,把指定的數量直接送到指定的作業場所,形成生產物流的起點。經過加工制成的半產品進入半成品成品倉庫,或者繼續按照生產工藝和流程不斷流轉,直至成品產出,然后經過檢驗、分類、包裝、裝卸搬運等作業環節,最后進入成品倉庫。生產物流主要取決于生產工藝流程,配合生產計劃的物流計劃是否科學,對于生產工藝各個環節的銜接和縮短生產周期,有著直接影響。而工廠相關車間、倉庫的配置,以及車間內流水線、作業點的布置,都會影響生產物流的路線距離和裝卸搬運的作業次數,從而影響生產物流的效率。
3、銷售物流。指伴隨企業銷售活動,將產品轉送給客戶的物流活動。具體包括倉儲、分類、包裝、裝卸、運輸和售后服務。產品在銷售之前,都需要存儲起來,存儲貨物可以在工廠或者附近,也可以在各個銷售地點分散存儲。按照客戶訂單或供貨合同,對存儲的貨物進行分類、包裝、運達客戶指定的地點,并進行必要的服務,是銷售物流的全過程。銷售物流是企業營銷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拿到客戶定單開始物流過程,產品送達客戶并經過售后服務,伴隨商流的物流過程才算結束。如前所述,現代市場經濟的特征是買方市場,企業銷售已經從推銷發展到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營銷。因此,銷售物流不僅僅是以最低的成本單純地送貨上門,而成為客戶提供更佳服務,贏得客戶信賴,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力手段。
4、回收物流。指企業在供應、生產、銷售過程中產生的可再利用物資的回收活動。具體包括供應物流過程和銷售物流過程產生的可再利用的包裝物、襯墊物等的回收;生產過程產生的可再利用的邊角余料的回收;各種報廢的生產工具、設備以及失去部分使用價值的輔助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收集、分類、加工,轉化為新的生產要素。可再利用物資的回收物流,不僅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關系企業生產環境和生產效率。
5、廢棄物流。指企業供應、生產、銷售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品的收集、處理和再生的物流活動。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廢水、廢氣、廢油以及各種廢棄物,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廢棄物嚴重污染環境,危及人類的生活環境和人身健康,在世界各國都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在我國,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已經引起政府及社會的廣泛關注,但環境污染的趨勢并沒有明顯的改善。因此,企業樹立環境觀念,從長遠利益和社會利益出發,建立廢棄物流系統,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