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BM對400個供應鏈負責人的調查顯示,全球各公司的供應鏈負責人都面臨同樣的挑戰:他們希望提高供應鏈可視性、改善風險管理、了解并更好地服務顧客、控制成本及在全球化中取勝。然而,令開展這份調查的IBM工作人員也感到吃驚的是,很少有公司會采用一些能實現供應鏈運營的完整和實時監控的有效方案。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全球負責人KarenButner指出,許多人都對供應鏈缺乏可視性進行抱怨。Butner參與了這項調查并將調查報告署名為“未來智能化供應鏈”,這份多達72頁的報告提供了25個國家中29個不同行業的393位公司供應鏈負責人的想法和議程,涵蓋的行業包括零售業、工業產品、食品飲料、藥品、電信、電子和政府,報告結果基于90分鐘的深度采訪。
在被問及公司對其供應鏈(包括內部或外部運營及合作伙伴的運營)是否實現實時可視性控制時,只有15%的受訪者回答是肯定的。75%的受訪者稱公司多多少少實現了一些可視性,而10%的受訪者稱沒有任何可視性控制。70%的受訪者表示實時可視性對供應鏈起著重大或非常重大的影響。
據IBM稱,提高供應鏈可視性的最好技術就是RFID、感應器和GPS,這些技術可以收集和發送聯系供應鏈各個方面的實時數據,通過解析、業務理解和建立模型將這些信息智能化。
Butner稱,智能供應鏈的基線是RFID、感應器和制動器。公司不僅要求實時收集RFID和感應器提供的信息,也需要將這些信息貫穿到整個供應鏈中,從原材料離開供應商到成品在零售店銷售。這要求商業內部和不同商業間進行交流和合作,公司內和公司間的系統進行集成,從而實現數據共享。
當然,公司還需要采取其它步驟,最不需要的就是過多、沒用的信息。數據不僅需要導入ERP系統,還必須進行分析或建模,這樣公司才可以主動作出反應和預測事件。
據調查稱,只有很少一部分公司的供應鏈實現了實時可視性。IBM并沒有問及他們是否專門采用了RFID、感應器或其它技術,但確實問到供應鏈缺少實時可視性的原因。原因有很多但居首位的是:不同部門的差異性防礙了信息和流程的的合作與分享,第二個原因是負責人太忙無暇顧及供應鏈可視性的提高;位于第四位的是缺少實現實時可視性的有效工具和技術。當問及實施風險管理項目的障礙時,調查者再次表示缺少適用的技術。
在問及RFID技術及同類技術是否可用及成本是否但付得起時,大多數回答“是”。但是,一考慮到當前的經濟情況,公司可能不愿意實施這些技術方案。
IBM認為智能供應鏈可以通過感應器、RFID標簽、制動器、GPS和其它設備及系統生成實時信息。在調查中,公司預測供應鏈將更少地依賴基于勞動力的追蹤和監測。IBM也建議設備上的LED屏幕應該包含儀表盤項目,從而顯示計劃、完成請闊、供應源、庫存和消費要求的實時狀態,從而為公司提供額外的工具來建立智能供應鏈。
而且,IBM期望將來信息的交互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信息交互不僅發生在顧客、供應商和IT系統間,還包括一些物品間,如監控供應鏈的RFID標簽之間。報告稱,智能系統將根據收集的數據來分析情況,在某些情況下,系統還可以學習并自動做決定,無需人工干預。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