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聯會官方發布了2017年中外車企研發費用比較一文,其中涉及20家國外車企、28家國內上市車企,通過解讀研發投入費用和營業收入的比例,或許可以窺探到車企之間存在差距的原因。
1.國外車企
在20家車企中,研發投入占比營收的平均值為3.18%,其中高于這一比例的占到了大多數,僅有4家沒有達到平均值,其中是由于頭部企業的研發占比高達5%以上,而半數以上的車企研發投入占比達到4%以上,因此平均值和表上絕大多數車企的數值相對吻合。
而高達5%研發投入的車企,都是全球大集團,包括德系的大眾、寶馬、戴姆勒還有美系的福特、通用,但其中最高的則是豐田(母公司),達到了7.55%,而2017年則是豐田TNGA架構以及全新產品爆發的一年,研發的投入與市場表現密不可分。
值得關注的是不達平均值的4家企業,現代、起亞就占了兩個名額,而這不是偶然的落后,韓系車企在研發投入上的占比是歷來排在后面的,因此韓系車的產品在汽車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已經逐漸顯現頹勢,缺乏技術支持和創新性是關鍵原因,反倒是所謂“薩德”只能說是一個誘因。
2.國內車企
首先看平均值,28家國內的上市車企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均值為2.55%,看上去比國外車企低了一截兒,但細致來看其實不然,我們自主車企在技術研發投入方面,有著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其中有三家低于1%,最低的金杯汽車只有0.16%。嘗試從商用轉乘用的金杯汽車,在去年幾乎沒有投入研發,可以說賣的就是產品即便是新款,也只是換湯沒換藥。
其中三家投入低于1%的竟有吉利汽車,2017年榮登自主品牌銷量冠軍的吉利,可以說是悶聲發大財了,當然吉利旗下目前收了不少子品牌,自己研發和花錢從別人那里買,都是提升產品技術水平的手段。而就在近日吉利官方發布了BMA模塊化平臺,相信去年賺了錢的吉利,在今年的榜單上就會有不小的提升。
另外,在榜單中我們熟悉的自主品牌如比亞迪、傳祺、長安、長城等,在研發上的投入數額和比例上都不低,可見被市場認可的產品,還是要靠實打實的技術水準來產出。而頭名則是自主汽車的巨頭上汽集團,不管是投入的金額和比例都是最高的,這其中在新能源領域和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布局就能夠算上一大頭,目前上汽擁有眾多品牌,幾乎都是屠榜的存在,因此這也讓上汽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最賺錢的車企前十名。
3.對比
從比例、金額上來看,國內外車企在研發上的力度已經非常接近了,但這份表格也只是一個粗略的數字,并不是細分的體現。從目前自主車企的產品現狀來看,技術水平的先進性不是問題,但技術的血統問題仍有待斟酌,換句話說即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科技的缺失,仍是自主品牌之痛。研發比例即便大到20%,如果不是用于進行核心技術的正向研發,那么中國的汽車行業仍然缺失主動權,好合資嫌國產的現象還會持續。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自網友自行發布或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