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晚,全世界共同見證了阿里巴巴集團紐交所掛牌上市的歷程,刷新了華爾街股市的多項紀錄,股票代碼“BABA”發行價68美元,首日開盤價92.7美元,大漲36.3%,市值達到2383.32億美元,總股本246501萬。成為美國市場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交易,市值已經接近于百度+騰訊。至此,阿里巴巴執行主席馬云的身家也達到212.12億美元,超過王健林和馬化騰,成為中國新首富。
這些,看起來都與物流不相關,唯一有“半毛錢”關系的是,敲鐘的8人中有一位是物流人的代表,他是僅有小學文憑的40歲的申通快遞員:竇立國。馬云為何要選擇快遞員代表敲鐘?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集團投資的菜鳥合作的快遞企業有14家快遞,共有超過110萬的快遞員在為淘寶、天貓、聚劃算等交易平臺后提供配送服務,可以看出物流對于阿里的重要性。
以上都是背景,下面正式切入主題。
一、從四個提問,洞察阿里融資后的商業布局:
1、阿里巴巴IPO中的商業定位是什么?
首先來看阿里IPO的業務定位,在上市提交的資料中,阿里巴巴的業務定位是:電商、金融、云計算、物流、互聯網增值服務等。從這一定位可以看出:商流、資金流、物流“三流合一”是馬云的核心商業基因,數據和互聯網增值服務是貫徹整個生態的商業內涵。我曾經做過這樣的對比,阿里和京東的差異,阿里玩的是生態,京東玩的是平臺(至少目前還是平臺)。
2、未來阿里巴巴將孵化什么?
下面繼續談阿里的商流、資金流、物流。這次阿里上市,主體內容是商流平臺,而支付寶、菜鳥,只字未提,聰明的人應該看出,不出意外,支付寶(金融)、菜鳥(物流),接下來很可能會提上IPO的進程,至于時間,咱們不用去猜測,拭目以待就是。當然菜鳥一定是最后一個,馬云說了從2013年開始10年的孵化,大家等吧。
3、阿里整體商業業態中最大的短板是什么?
問這個問題,當然都明白,快到談到關鍵點了。阿里的商業平臺,即商流部分已經成熟;資金流部分,支付寶、余額寶等金融也獨立成熟,當然最大的短板當然是物流了。用阿里內部的話來比喻:如果阿里巴巴是一個人體的話,上身已經成熟,而最缺的是兩條腿。阿里上身是成人的身體,而兩條腿還是剛孵化1年多的小朋友的腿,所以這是影響阿里發展的最大的短板。
當然在中國,過去的10年,物流一直是被互聯網商業推動著發展的,實體產業與互聯網產業本身就是兩種發展的速度。在互聯網時代,物流整合的時機油然而生,這也是馬云為何以整合的模式推動菜鳥的格局,當然過去一年菜鳥的整合,僅僅是初期1.0版的整合。
4、馬云這次融資額218億美元(約合為1339億人民幣)將用到什么地方?
看了前面1、2、3的提問,想必大家會問到第4個問題,這次218億美元(約合為1339億人民幣),這些錢將用到什么地方?金融方面,阿里還需要錢嗎?其他的產業收購還會收購那些企業,或者布局整合那些資源呢?當然,不用質疑,物流一定是馬云重點投資打造的方向。2013年5月28日馬云菜鳥成立之時,馬云宣布的投資3000億打造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CSN),到今天已經一年有余,所以接下來這218億美元(約合為1339億人民幣)的資本很可能要重點投向菜鳥這個大物流平臺。去年馬云在宣布菜鳥成立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國家沒有干好的事,他來干。
當然,不會是1339億人民幣全部投入物流,如果我們按照800億的投入,這都是對物流行業巨大的推力。
我本人在物流業從業超過13余年,個人的微博(@黃剛-物流與供應鏈)以及“物流指聞”平臺覆蓋全行業的人脈,每天都最快、最準的獲取行業商業動態。從行業角度看,大量的社會資本注入物流,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事是:資本的注入,對互聯網時代的物流帶來更快的發展步伐和商機,促進行業整合,平臺化升級,技術創新等。
壞事是:物流是一個慢行業,資本的快速推動,會讓一部分企業變得浮躁,物流行業是資源密集型、人員密集型、運營實體網絡化為核心的產業,且投資回報周期長,如果按照互聯網企業的投資發展,快速求回報,一定會害了這個行業的。
如果馬云用800億來整合這個行業,按照互聯網企業的思維來整合物流行業,這將對物流行業引爆很大的變局。究竟會涉及到那些方面呢?下面我從8個角度去細細解讀。先說明,這8個方面不是我今天拍腦子出來的,因為作為行業中一位了解各大企業最新動態的角色(也可以叫做中國物流領域的信息HUB),早就獲取了相關的動態了。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自網友自行發布或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