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記者周蕊 賈遠琨)從2010年12月開始的“網絡春運”遭遇消費者“圍攻”,在春節前后的網絡消費高峰期,快遞“爆倉”、“蝸牛遞”、“停運”等負面新聞一直困擾著整個快遞行業。專家認為,要想在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中“分羹”,快遞企業必須走過“成長之痛”,盡快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提高人員素質和信息化水平。
“節日期間,我們按國家郵政局的要求繼續運營,沒有臨時上調價格。可是春節不停運,每天要虧損1000萬元。”申通快遞總裁奚春陽說,“很多員工要回家過年,為了留住員工,就要提高員工待遇。”據悉,節日期間,申通日快遞量在100萬件左右,低于平時230萬、240萬件的快遞量。一輛運輸車通常裝不滿,但油費、過橋過路費等開銷照樣不能少。
快遞變“慢遞”有多方面原因,包括運力供不應求、投入低、基礎設施不完善、低端價格戰、行業門檻低等。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秘書長戴定一此前表示,電子商務是物流企業發展的切入點,物流企業要努力從電子商務的市場上“分一杯羹”。
“物流企業做強做大,要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網絡建設和人員建設,實現物流服務標準化。”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德榮在2011中國城市物流發展論壇上說。
據了解,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快遞需求,部分快遞公司春節過后正在籌劃擴招員工,并且還通過優化投送流程,減少用工壓力。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