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時間5月12日起,全球范圍內超過20萬個計算機系統遭到勒索病毒"想哭"(WannaCry)的攻擊,引發近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數字病毒感染。但隨著事件的發酵,越來越多的網絡安全專家們發現,造成這次全球網絡安全危機的幕后黑手,并非人們想象的那么高明,反而犯下了連環的低級錯誤。
盡管背靠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所泄露的核彈級網絡武器,"想哭"的代碼編寫者還是因手法業余,嚴重限制了病毒的影響范圍以及獲利的金額。
受此輪病毒影響的用戶電腦屏幕會被鎖定,需要支付價值300美元的比特幣才能解密恢復文件,否則電腦上數據會被刪除。然而,截至美國時間5月15日,全世界范圍內已有超過20萬個系統遭到勒索,但犯罪嫌疑人僅收到約5.5萬美元價值的贖金。
首先,病毒作者在惡意軟件中硬編碼進了一個"致命開關"(Kill Switch),以防病毒作者想要終止病毒傳播。這個"致命開關"是由一串超長的不規則排列字母組成的一個域名,受害者每次觸發病毒時,都會訪問這個域名。病毒作者當時的設計是,只要這個域名沒有被注冊,攻擊就不停止,而一旦這一域名被注冊,攻擊代碼就會失效。
這個漏洞被一名年僅22歲的英國網絡安全研究員發現,并花10.69美元注冊了這個域名后,無意之間也給全球這場大規模病毒傳播踩了剎車。
其次,在病毒傳播如此廣泛的前提下,贖金回收率這么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勒索者的不高明。
思科的網絡安全研究員Craig Williams表示:"從勒索的角度上看,這是一個災難性的失敗。盡管在病毒的破壞性極高、曝光度極高,執法部門的透明度也非常高的情況下,即使與小規模的勒索行為相比,這次勒索的利潤率或許也是我們見過最低的。"
一方面,政府機構和社會輿論向來都不鼓勵受害者繳納此類贖金,以防鼓勵這種網絡犯罪。另一方面,網絡研究專家早就發現,病毒代碼中都沒有自動識別受害者是否已經繳納贖金的字段,這就意味著,即使受害者繳納了贖金,也無法恢復文件。事實也證明,一些繳納了贖金的受害者電腦上的數據確實沒有被恢復。在犯罪分子不"守信"的情況下,受害者自然不愿繳納贖金。
再者,犯罪嫌疑人索要比特幣也是為自己挖了一個坑。雖然在此之前,許多類似的犯罪形式都會向受害者索要匿名的比特幣,但在此次針對全球的大規模感染中,比特幣顯得尤為不接地氣。
開通比特幣賬戶并購買和平常的網購不同,需要有多種在線外匯功能兌換并通過認證審核之后,才可以用錢兌換比特幣。而且,并不是每一個國家貨幣都支持兌換,比如英國,英鎊需要現兌換成其他支持國家的外匯,才可以進行下一步。這次的病毒勒索行動波及大量人群,但僅向每個個體索要很小的贖金。所以黑客們收到的贖金數量和幾率都不會大。
即使用戶向黑客支付了比特幣作為贖金,黑客們取出兌換比特幣也是存在被追蹤的風險。雖然比特幣加密性很強,但由于比特幣背后的技術區塊鏈決定了它作為公開賬本的屬性,當比特幣從那個賬戶轉出的時候,就可以被追蹤,從而幫助找到嫌犯。可見黑客設計的"逃跑路線"極為草率。
然而,有專家表示,雖然"想哭"勒索病毒的手段不一定很高端,但它對網絡安全造成最大的威脅是,它會啟發更多的模仿者,尤其是那些技術更好、更專業的模仿者。如果這種工具被他們利用,后果會不堪設想。
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