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風采】深圳物流通關效率
文章出處:網友/互聯網
據國際商報報道,由于通關便利,IBM、甲骨文、三星、英特爾等16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紛紛選擇在深圳投資;深圳本土企業借助快捷的通關環境,國際競爭力也大幅提升。 “物流顯示著深圳的活力,也提升了深圳這座口岸城市的國際競爭力。”深圳海關關長李書玉說。 電子口岸實現物流提速 深圳是一個海陸空口岸俱全的城市。隨著全球制造業不斷向深圳及珠三角地區的轉移,加之比鄰全球金融、物流、航運中心的香港,深圳口岸進出境人流物流逐年大增。 深圳海關平均每天監管進出境人員40多萬人次,監管車輛4萬多輛次,監管的海港集裝箱、空港的航班貨物也均大幅增長。為此,深圳海關創新監管模式,從旅檢“敞開式”驗放、貨運自動核放系統上馬,到海運集裝箱監管模式改革、空港物流快線的啟動,再到聯網監管模式的完善,實現了口岸物流人流的全面提速。 “現在過關真是太便利了。”香港司機方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從皇崗、文錦渡、沙頭角、深圳灣等陸路口岸通關,車輛經過海關“電子通道”僅需要5秒鐘。 快速的通關環境,吸引了UPS等國際物流巨頭選擇了深圳。UPS有關負責人說,UPS亞太轉運中心之所以選擇放在深圳機場,就是看中深圳及珠三角地區的貨源,尤其是通關便利。原來,深圳海關為UPS亞太轉運中心提供“24小時通關”、“跨境快速通關”、“口岸零滯留”和“公路口岸與空運口岸無縫對接”等一系列非常便利的服務措施,推動深圳航空物流的迅猛發展。 深港海關行政互助提升效率 “深港海關合作目前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深圳海關負責人透露稱,隨著香港的回歸、中國加入WTO以及CEPA的實施,深港區域經濟的發展對深圳口岸的通關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圳海關加大與香港海關的行政互助,多方面合作,推動了深港口岸通關效率的大幅提高。 深港海關一直保持緊密聯系,共同推進跨境快速通關模式。目前,深圳海關已在皇崗海關、機場物流園、機場快件中心、華南物流園等啟動了跨境快速通關試點,并將增加深圳灣為跨境快速通關口岸海關。深港跨境快速通關合作項目,實現了卡口通道式自動控制與驗放,提高了通關效率。更重要的是,該通關模式的建立,實現了國際海關間陸路載貨清單數據的交換,為我國與周邊海關的合作提供范本。 與此同時,粵港(含深港)海關查驗結果參考互認,對查驗正常的所有離境車輛施加綠色關鎖,提高貨物通關驗放速度。據統計,今年以來,深圳海關公路口岸海關共對查驗正常的出境重車施加綠色關鎖27606條,同比增長29.35%,驗核香港海關施加的綠色關鎖66條,香港海關對出境車輛共施加綠色關鎖約6500余條。 深港海關還展開大型集裝箱查驗圖像互傳項目的合作,雙方海關可對對方查驗貨物和車輛的圖片進行查驗結果復核,并可根據各自的監管重點進行進一步的風險分析。測試顯示,深圳海關在成功接收港方傳送的車輛掃描圖像,從申請到成功接收港方傳送的車輛掃描錄像,整個過程約5分鐘,比正常機檢過程快約10分鐘。 區域通關改革提升輻射力 深圳是通往香港及國際市場的重要門戶,很多內地貨物需要經深圳走向全球市場。目前,很多內地省區企業選擇深圳作為“物流集結地”,深圳正在成為國際物流樞紐城市。 面對新形勢,深圳海關按照海關總署要求,啟動跨境快速通關和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組合運行的通關模式(簡稱組合模式)。按照該模式,企業在屬地海關辦理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報關手續時,以中途接駁地海關作為報關單進出口口岸,在接駁地海關與公路口岸之間使用跨境快速通關模式,實行快速通關驗放,從而完整實現便捷、安全的陸路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方式。 同時,深圳海關與內地海關開展聯運監管業務。今年4月份,與西安海關開展監管袋方式空陸聯運轉關業務,通過“陸運-國內直達航班空運-陸運”的空陸聯運方式,企業通關時間由以往3天左右縮減至1天;5月份,與重慶海關開通渝深海鐵聯運業務,5月19日富士康代工制造的惠普產品集裝箱鐵路專列由重慶出發,抵達深圳鹽田港后轉由海運出口歐洲,企業產品物流更加暢順。 率先試點出口分類通關 日前,深圳市旗豐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向深圳灣海關申報出口一票手機,并經海關電腦審核后作低風險快速放行通過。此舉標志著深圳陸路口岸出口分類通關試點在深圳海關順利啟動。 深圳海關介紹說,分類通關作業是海關改革創新推出的一種通關模式。該模式主要內容:海關以企業守法管理為核心,以風險分析為手段,以前期和后續管理為保障,對不同風險等級的報關單(貨物)進行分類處置。在分類通關模式下,海關對資信高的企業,實行無紙通關電腦直接驗放,放行速度從以前的5至10分鐘變為1至2秒;對于大部分低風險的貨物,簡單審核、快速驗放;對高風險貨物,重點審核;對資信較低企業的貨物,根據風險提示加強查驗。 目前,深圳海關陸路口岸出口分類通關試點工作已在深圳灣、皇崗、文錦渡等口岸實施,涉及企業上萬家。還可以看看 其他文章,謝謝您的閱讀。
網站申明:系本文編輯轉載,來自網友自行發布或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權歸屬原作者。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 聯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