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兩會時。與前兩年汽車市場疾步猛進不同,今年以來,隨著北京市針對交通擁堵的整治和汽車市場限購措施的實施,汽車市場陡轉直下,也引發了業內熱議。有業內人士稱,這勢必將會成為汽車行業又一次調整和洗牌的開始。
在這種情況下,今年兩會上,汽車業代表和委員們似乎也有了更多話題。但是,哪些將會成為今年行業關注的話題,哪些又將成為今年代表和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不妨讓我們“溫故而知新”,從以往的議案和提案熱點,來看看今年兩會的行業關鍵詞。
新能源發展將明確
低碳生活、環保節能、新能源等詞,在國內出現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對于國內汽車市場來說,隨著這股新能源熱潮的出現,國內不少自主企業中出現了傳統動力和新能源動力同時發展的局面。
雖然我國在傳統動力技術上落后世界先進技術,但是在新能源技術上,由于起步與國際差距不大,這也成了中國汽車追趕世界的最好契機。
縱觀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此前,以電動車和混合動力為主的新能源汽車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由于新能源汽車價格較高,普通消費者難以承擔,政府補貼則成為當前推動其發展的捷徑;此外,充電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等問題的解決方案,似乎也顯得尚不明朗。
2009年1月,我國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的推廣政策,并計劃通過提供財政補貼形式,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力爭使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到2012年占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擴大到25個,6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已有54家汽車生產企業的190個車型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但是,按照目前發展進度,要想實現到2012年占市場10%的市場份額,還有很大難度。
中國向世界承諾將在2020年前,將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減少40%至45%。這一承諾,使得作為排碳大戶的汽車產業首當其沖進入減排行列,而新能源汽車無疑是幫助汽車業實現減碳目標的重要手段。
為此,在去年兩會上,有關汽車業發展新能源的議案和提案成為主流。其中,全國人大代表、萬向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更是建議制定新能源汽車國家標準,提議由國家相關部委牽頭,成立國家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委員會,制定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標準。
日前,有消息稱,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已經進入部委會簽階段,會簽完將上報國務院批準,有望于今年全國兩會之后正式出臺。
據悉,最終版本的規劃明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產業布局和政策措施。國家將繼續執行相關補貼政策,未來將投入大量資金扶持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品示范運營。
小排量車仍是鼓勵重點
受節能減排政策影響,小排量車也是近幾年汽車業發展的重點。
在國內汽車業發展起步的前幾年,汽車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主要將注意力放在為小排量車“解禁”上。這主要是由于在全國很多地方,受傳統用車意識影響,小排量車尤其是1.0升以下車型被禁止在一些路段行駛。在代表和委員們的努力下,這一提議也最終成為現實,小排量車和其他車一樣得到了公正待遇。
如果說,當時為小排量車“解禁”是為國內自主品牌企業的發展考慮的話,那么如今對小排量車的推崇,則是節能減排的需要。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新能源車最終實現市場化,并得到消費者認可之前,小排量車才是減排的有效手段之一。
正在這種情況下,使得“精品小車”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去年,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在其議案中提出,發展低碳經濟、加大扶持節能環保型高品質小排量汽車,是中國踐行低碳模式的最佳途徑,并建議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采取更持久、有效的小排量車優惠政策。
自2009年1月開始,我國開始實行對1.6升以下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2010年,1.6升以下排量車型購置稅在減半的基礎上上調了2.5%,但較其他排量車型仍實施優惠,并在去年底結束。在此影響下,去年,小排量車增長明顯。其中,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占乘用車總量68.77%。
目前,隨著小排量車市場的活躍,不少合資品牌也開始對這個市場重新重視起來,上海通用雪佛蘭新賽歐、長安鈴木新奧拓、廣汽豐田新雅力士、東風悅達起亞秀爾……這些新車的上市,使得去年國內小排量車市場再次風生水起。而這些車型的上市,也使得小排量車在技術、配置、安全等各個方面得到了極大提升。
同時,今年,國家對2.0升以下排量車型的車船稅也實行了下調措施,這使得小排量車再次得到發展契機。
汽車質量仍牽動民意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2010年涉及國內銷售、使用的車型召回次數達103次,平均每3、4天就有一次召回。
有人說,2010年是中國汽車行業的“召回年”,之所以這么說,除了與去年召回次數和數量創歷史新高外,國內消費者對汽車企業召回的深層次涵義也有了更多了解。可以說從2010年開始,國內汽車行業開始從多方面看待汽車召回問題,而不是以前的一味消極對待,不過召回事件的頻繁發生同時也帶給行業一個長遠的問題——那就是企業對汽車質量的追求。
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中,王鳳英認為必須以豐田汽車的召回事件為鑒,強化汽車質量和安全管理。“我們看到了一個強大的品牌,在一個長期的市場策略當中有很多不可忽視的因素,比方說對消費者的一種真誠,一種尊敬,永遠不應該認為品牌強大了就忽視這些重要的核心的東西。”王鳳英感慨表示。
另外,全國人大代表、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也在去年全國兩會中提出,建議汽車召回應界定汽車缺陷舉證責任標準和出臺汽車質量責任險。他認為,汽車出現質量問題后,廠家舉證或消費者舉證不完全是業務范疇的概念,而應當主要是法律范疇。另一方面,他還提出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推出的必要性,建議國家出臺汽車質量責任險的具體實施方案,可根據車輛的風險屬性、所要求的責任限額、出口地區、年銷售量等因素確定保費及費率。
今年,我國施行汽車召回制度已進入第8個年頭,據記者統計,新年伊始的兩個月,進行公開召回的就有9家企業。盡管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有關汽車召回的完善政策正處于制定中,同時汽車產業的發展也在政府引導下趨于健康,但在行業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汽車質量問題在較長時間內仍會是行業需共同努力的重點。
治堵問題將成熱點議題
2010年年底,北京市出臺了“治堵”措施,其后,廣州市也在今年1月份發布了治堵討論稿方案。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除“北上廣”外,一些省會城市甚至二三線城市也開始面臨日益嚴峻的交通擁堵問題。
早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汽車界就有18位全國人大代表和6名全國政協委員在他們的議案、提案中提及“優化汽車社會”的內容。其中,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已經提出關于做好應對“汽車社會”到來各項準備的提案,當中有兩點與當前治堵建議有密切關系,一是成立中國汽車社會研究課題組,研究汽車產業與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問題;二是各城市應設計出合理的交通結構和居民出行方式,統籌公交優先和私人交通的關系,不能簡單地限制私人汽車消費。
在剛閉幕不久的北京兩會上,限制購車、鼓勵綠色出行、大力發展公交等方面的話題也成為會議中的大熱點,有數據稱北京兩會共1300份議案和提案中就有200份是關于治堵建議的。同樣,在各省區市召開的地方兩會中,交通擁堵問題也成為不可不提的重要問題之一。
有汽車行業人士分析表示,在我國走向汽車社會的進程中,在借鑒和學習已經歷“汽車社會”國家的成熟經驗之外,也應當根據不同國情,針對能源、環境、交通等方面制定科學的應對策略,而不能只靠收擁堵費或提高停車費等手段來控制消費者交通出行。
按照目前情況看,治堵解決方案還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議題中的關注焦點。
今年兩會汽車行業代表和委員部分議案和提案:
★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針對我國進入汽車社會所帶來的煩惱,李書福建議:1、建議汽車消費稅在汽車上牌時由當地政府部門征收留用,作為地方政府解決停車難和道路擁堵問題的財政支持,讓地方政府專款專用于停車場建設和道路建設;2、建議燃油稅中央與地方分成,用車多的地方,財政收入也多,作為地方政府解決停車難和道路擁堵問題的財政支持;3、建設停車位,除了使用政府財力外,還可以考慮利用社會資本;4、在停車場規劃建設方面,實施建筑工程配建停車場和公共停車場剛性規劃,加強對建筑工程停車場配建標準落實情況的監管,大力開發地下和橋下公共停車場,積極發展立體式機械車庫。
★ 全國人大代表、宇通客車總裁湯玉祥:
針對目前交通擁堵嚴重,湯玉祥提出大力推廣使用專用校車的建議。他認為,我國目前已經頒布實施了“校車標準”,也有符合“校車標準”的專用校車,同時廣大學生家長、學校對專用校車的應用呼聲強烈,專用校車的推廣和普及在我國已經有了基礎。其建議包括4個方面:1、“校車標準”的落實與監督;2、政府校車管理職責的歸屬;3、校車管理法律體系的搭建;4、政府對專用校車的推廣和普及。
(宋曉艷 熊斯思)